1月28日,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具体举措,描绘了“十四五”时期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摘要)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是“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具体举措,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全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落实阶段性重点任务形成早期收获的关键五年。必须深入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准确把握内外发展环境变化,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新篇章。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海南发展不平凡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全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下坚实基础。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特别是“4·13”以来,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要部署,得益于海南全体人民的敢闯敢试和辛勤耕耘,得益于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的空前举措,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吹响了“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奋进号角。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面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全省上下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团结一心、砥砺前行,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定不移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之路,充分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完成“十四五”时期的宏伟目标。
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发展和安全,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推动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连接和交汇点,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国家战略引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第四节 主要发展目标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到2035年,海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国际影响力和辐射作用更加凸显,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成为我国开放经济新高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优质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在国际上展示我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靓丽名片;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成展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初步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到2025年:
——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推动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风险防控有力有效,实现全岛封关运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建立,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做优做强。积极发展实体经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35%、15%,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南繁、深海、航天三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大步跨入创新型省份行列,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创新要素不断集聚、配置更加高效,研发经费投入增速大幅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显著提高。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海口、三亚城市建设显著提速。“海澄文定”、“大三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增强。县城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城乡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等差距进一步缩小,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全岛同城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海南样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持续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升。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全国作出示范。
——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法治海南、平安海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第二章 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第一节 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对标国际高水平的经贸规则,争取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建立健全投资便利制度,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强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的制度创新,推动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高标准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最大程度简化一线进出境监管要求,提升“二线”监管水平。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
第二节 有序推进要素自由流动
推进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及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打造全球优质生产要素集聚区。健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构建金融对外开放基础平台。进一步推动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离岸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便利化。持续加强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大幅增加国际人才总量。实施更加开放的免签入境政策。实施更加开放的船舶运输政策,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登记中心作用,推动出台国际船舶条例,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实施更加开放的航空运输政策,用好航权开放政策。创新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等相关制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第三节 落实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
紧扣“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推动自由贸易港财税政策早日落地、早见成效,不断释放税收优惠的政策红利。实行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实施“一负三正”四张清单,逐步扩大正面清单,缩短负面清单。落实好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政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动态调整人才清单和鼓励类产业目录,完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争议协调工作机制。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符合条件的企业,对其境外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推动制定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加快研究推动简税制,在全岛封关运作的同时,依法将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费进行简并,启动在货物和服务零售环节征收销售税相关工作。
第四节 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制度设计,合理布局和统筹建设“一线”口岸和“二线口岸”,完善优化口岸功能,强化口岸设施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在有效监管基础上,实现2025年前全岛封关运作。加快建设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琼海博鳌机场、洋浦港、海口港、三亚港、八所港、清澜港等“一线”口岸。在“一线”口岸增设“二线”功能,海口新海港、南港等新增“二线”口岸,按需推动其他口岸开放。建立健全全岛封关管控体系,全面开展封关压力测试和封关运作准备情况评估。
第三章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海南定位,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抓住扩大内需战略机遇,依托国内强大市场,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提升经济外向度,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连接和交汇点,使海南不仅成为物理层面的“中转站”,还成为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炉”。
第一节 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用好用足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吸引我国居民海外消费回流,打造免税购物、国际医疗、留学海南三大品牌,培育新型消费,促进传统消费转型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0.5%。大力培育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增强供给体系适配性,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3.2%左右。
第二节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项目为王”,保持投资高质量稳定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万亿元,年均增速10%。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3.8%、7.7%、12.7%。到2025年,产业发展投资占比达到70%左右。全力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完善投资工作机制,实施自由贸易港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
第三节 发展高水平外向型经济
发展多种类型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积极引进外资,吸引全球资源要素聚集。全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速分别为10%、12%。
第四节 推动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联动发展
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深入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融合,促进形成海南融入新发展格局若干战略连接。
第五节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发挥海南优势,积极主动精准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打造国际航空航运枢纽。更好服务博鳌亚洲论坛。
第四章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力量打造若干千亿级产业和一批百亿级园区,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增强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2025年,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500亿元、1500亿元,重点园区产值达到12000亿元。
第一节 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聚焦海南优势特色领域,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优化升级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南繁、深海 、航天“陆海空”为主的三大未来产业。优化升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高端食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
第二节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提升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以现代物流、医疗健康、现代金融、商务服务、国际设计为发展重点,对标国际最高开放水平,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
第三节 加快建设“智慧海南”
到2025年,“智慧海南”国际互联网业务开放和信息服务、国际医疗康养和旅游消费服务、数字孪生驱动的一体化智慧监管和治理模式、离岸创新创业以及数据跨境服务等特色领域综合能力领跑全国,初步将海南打造成为全球自由贸易港智慧标杆。
第四节 高质量建设重点园区
坚持集约集聚、争先创优、优胜劣汰原则,实施园区动态调整机制和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高标准建设产业重大功能平台。到2025年,重点园区年营业收入达到120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30%以上,“四上”企业达到1300家。
第五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把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战略,加强科技供给,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34%,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基本建成“一省两市三高地”区域创新格局,大步跨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第一节 打造三大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深海、航天、种业三大优势科创领域,瞄准科技创新技术前沿,聚焦重点领域,加强前瞻谋划,集聚优质资源,完善支撑体系,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节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引进与培育力度,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要素集聚性强、学科交叉融合度高、支撑产业有力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第三节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提升支撑平台服务能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打造“双创”升级版,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更充分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第四节 完善开放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体现的体制机制。
第六章 基本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坚持把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布局建设,加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促进旅游消费提质升级,提升旅游国际化品质,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打造国际知名度假天堂、康养天堂、购物天堂和会展高地,努力形成“处处有旅游、行行加旅游”的全域旅游格局。到2025年,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1.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800亿元。
第一节 积极拓展旅游消费业态
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政策,坚持特色化、国际化、高端化、全域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消费新热点、新业态,形成以海洋旅游、购物旅游、医疗康养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为主,多种旅游形式聚集的全业态旅游消费模式,不断拓展旅游消费空间。
第二节 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
坚持注重实效、突出示范,点线面结合,持续创建并串联更高等级、更有特色的景区景点,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到2025年,建成全域旅游示范省。
第三节 提升海南旅游国际化水平
聚焦旅游发展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旅游产品国际化水平。提升国际游客通达便捷化水平。提升旅游人力资源国际化水平。创建一流旅游消费环境。
第七章 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原则,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为导向,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25年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目标,市场主体总量达320万户。
第一节 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主体依法平等准入。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市场监管机制。
第二节 建设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要求,推进“零跑动”改革,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坚持法治化、国际化、标准化、一体化、协同化、便利化,推动“诚信海南”集成创新升级,以信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建立健全对标国际的法律制度体系和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全面推进国际领先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第八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第一节 培育壮大更具活力的市场主体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大力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自由贸易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第二节 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
健全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发展技术领域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领域要素市场。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第三节 加强地方财政和金融改革创新
进一步理顺省市县财政关系,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提高地方财政、金融资源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第九章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宜居乡村。
第一节 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按照分阶段分区域梯次推进原则,明确脱贫攻坚政策过渡期,同步推进脱贫成果的巩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困难的解决,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二节 做优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为底线,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保障,打造千亿级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第三节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以村庄规划为引领,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以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为抓手,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第四节 持续深化农村农垦改革
坚持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深化农垦市场化改革。
第五节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和统一的产权市场。建设“同工同酬”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城乡融合。落实完善城乡人才双向交流激励机制。培养现代化农民,建立健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第十章 促进区域协调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以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南北两极带动、东西两翼加快发展、中部山区生态保育”的发展格局。增强中心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力,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市政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土地资源供给,推动港产城联动片区差异化发展。
第一节 优化全岛同城化国土空间格局
坚持把全岛作为大城市、大景区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立足基础条件,发挥比较优势,不断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第二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到2025年,“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约50%,人口占全省比重约40%;“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约20%,人口占全省比重约20%,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第三节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以人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作为城镇发展的基础目标,以绣花功夫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城镇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打造若干100万、40万、20万人口规模城镇。
第四节 深度实施海洋强省战略
集聚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企业、资本等海洋发展要素,不断提升保护开发能力,加快建设特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强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35%以上。
第十一章 推动“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按照适度超前、互联互通、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原则,大力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十四五”时期,“五网”基础设施总投资2750亿元。
第一节 建设海岛型绿色智慧水网
立足海岛独特水系特点和发展需要,以辐射状海岛天然水系为经线,以灌区骨干渠系为纬线,以骨干水源工程为节点,基本建成海岛型水利设施网络骨干工程,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四五”时期,水网总投资约280亿元。
第二节 打造智能电网综合示范省
加快构建500千伏主网架,打造全岛环形坚强主网。到2025年,电网累计投资约270亿元,全省户均停电时间力争降至3.5小时,重点园区降至5分钟,全面建成智能电网综合示范省。
第三节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到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资约1300亿元,实现主要客货源地海空航线密集直达,建成“全岛3小时交通圈”和“海澄文定”、“大三亚”1小时通勤圈,民用运输机场年吞吐量达6000万人,高速铁路客运量4000万人,高速公路里程1500公里,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达到80个,基本建成内通外畅、服务优质、功能完备、智慧低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
第四节 推进“气化海南”建设
到2025年,新建天然气主干管道及配套管道700公里、城镇燃气管道1300公里,累计投资650亿元,全面建成“田”字型输气主网络结构,实现“县县通管道”和城乡燃气全覆盖,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30%左右。
第五节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千兆光网普及和5G应用,率先建设5G全域覆盖示范省,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25年,累计投资超250亿元。
第六节 创新“五网”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加强“五网”基础设施融资支持,推动发行交通基础设施长期债券,扩大基础设施REITs试点领域范围,建立周边土地预先储备机制,提高“五网”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形成基础设施投融资良性循环。
第十二章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治理原则,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成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生态良好、人居整洁的美丽海南岛。到2025年,臭氧(O3)第90百分位数浓度控制在120微克/立方米左右。
第一节 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深入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综合效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第二节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持续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水环境保护,继续保持空气质量优良,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确保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第三节 持续建设清洁能源岛
至2025年,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海南清洁能源岛初具规模,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400万千瓦,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50%左右,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82%,公共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100%使用清洁能源汽车,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车桩比在2.5:1以下。
第四节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五节 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海岛防疫,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第十三章 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等方面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突出特色,力争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一节 打造国际教育创新岛
以推进国际教育创新岛为引领,优化布局、分类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普及,以满足教育公共服务需求为主,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提质工程,超常规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确保到2025年教育规模稳步扩大、质量明显提高,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节 加快健康海南建设
聚焦影响海南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突出问题,打造全球“全健康”先行先试实践范例,构建更加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计划,整合优化扩容医疗卫生资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力推动全民健身。
第三节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持续扩大就业规模,显著提升就业质量,实现更充分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
第四节 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坚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健全各类保险保障制度体系,增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第五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化,实施更加积极且有引导管理的人口迁移流动政策,实现人口适度聚集和合理的空间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十四章 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发挥好中华文明和世界先进文化在海南融合发展的新优势,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促产作用,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升自由贸易港文化软实力,打造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第一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弘扬爱国主义和特区精神,深入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建立终身学习型社会,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第二节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传承发展海南特色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第三节 构建现代文化体育产业体系
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要素集聚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着力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第十五章 统筹发展与安全
把法治和安全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树立底线思维,以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第一节 强化法治海南建设
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把良法善治要求贯穿法治海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健全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提升法治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第二节 建设平安海南
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共治共享方向,聚焦影响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市域、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节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发展,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第四节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坚持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注重堵漏洞、强弱项,创新自由贸易港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治理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第五节 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加强军地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科技、气象、教育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统筹发展,建立军地共商、科技共兴、设施共建、后勤共保的体制机制,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融合创新试点示范。
第十六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把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作表率。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打造廉洁自由贸易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奋斗。
第二节 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
第三节 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规划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确保规划发展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完成。